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2025年度公益法律服务项目 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2日
  • 【字体:
  • 当前阅读量:

  15个市法学会2025年度公益法律服务项目自启动近3个月以来,整体运行稳定有序、进展较为顺利,围绕总体目标,落实责任、细化任务、主动作为,实现了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呈现出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以多样载体创优质服务,市级项目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25年度市级项目不负“民之所望”,坚持重心下沉,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聚焦法治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际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和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养老服务、房地产纠纷化解、电动汽车保险等主题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志愿服务等多样载体活动,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精准高效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法律服务矩阵。

  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围绕“网络食品安全法律维权与行业规范”主题,通过调研、座谈、咨询、宣讲等形式,初步形成“法律普及—问题收集—行业反馈”闭环机制,立足专业优势,积极推动“网络食安法治保障项目”落地实施,聚焦网络食品安全痛点难点,通过多元化举措切实服务消费者与企业,助力构建首都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知识产权法研究会针对数字时代知识产权刑事犯罪以及盗版侵权、商标恶意抢注、数据安全泄露,公平竞争等中小企业高频侵权问题展开深入剖析,提出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网络法学研究会精心设计《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属课程,积极面向社会进行推广,为金融消费者保驾护航;信托法学研究会围绕“养老服务信托进社区”,深耕社区合作与网络构建,通过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的展春园小区等特定区域的深度实践,打磨服务流程、检验服务内容,为后续的规模化扩张积累宝贵经验;房地产法学会举办“世界法律日,公司法让公司更安全”主题公益法律宣传活动,组建理论和实务研究两大领域的专家团队召开商品房销售政策研讨会若干次,积极服务政府部门决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法律问题研究会从“继承法律基础知识、《民法典》继承编核心解读、继承纠纷常见类型”等六大领域设计打造家事调解员继承纠纷调解能力提升培训班,以社区法律服务行动助力“法治进万家”。

  二、在深度对接上精准发力,区级项目积极呼应基层法治需求

  知行中心、生态法治研究会、安全生产法治研究会、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会首次承接区级项目,在“找准切口、精准发力、打造特色”上下功夫,与通州、延庆、密云等区深化全方位对接合作,锚定基层法治需求,聚焦核心问题加强调研,将基层所需与社团所能深度链接,精准把握基层一线法治需求,紧盯关键环节分类施策,做细做实做足基础工作,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实施。聚焦“助力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法治化实践探索”等主题细化明确项目推进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重点任务、路径方式等,以第三方专家团队力量破解区域治理难题。

  安全生产法治研究会与密云区围绕“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确定“培训赋能 + 平台优化 + 服务下沉”三维实施路径,明确系统培训、平台功能升级及法律服务下沉基层的目标,建立研究会与密云区调解组织日常联系机制,推动风险防控经验与矛盾化解实践深度融合;知行中心与通州区围绕“助力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召开座谈会,就携手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标准体系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在“干什么”“怎么干”“重点抓什么”等方面明确目标方向、达成一致意见;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会与延庆区就“努力打造乡村治理体系法治化延庆模式”形成共识,明确通过项目的实施,对延庆乡村治理法治化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发布乡村治理法治化白皮书,指导乡村法治治理相关力量更好掌握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以及乡村纠纷解决目的、程序,明确乡村常见类型化案件的调处思路和合法化路径,为延庆乡村治理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生态法治研究会围绕基层生态法律服务和问题研究与延庆区加大协调对接,双方明确将通过生态保护法治宣传、组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的最优路径,为更好地促进延庆生态法律问题解决途径多元化提出积极的意见建议,不断拓宽解决生态保护法律问题途径,形成更多有效做法, 助力延庆区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地流域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管理上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安全措施。

  三、凭专业优势破共性难题,重点项目深度回应社会焦点问题

  以经济法学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保险法研究会、律师法学研究会为代表的法学社团,充分发挥专业组织特色优势和治理效能,集中优质专家资源,围绕社会焦点问题主动攻关、精准施策,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带着成果、带着问题深入实践、面向群众,将专家学者的个人智慧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积极破解城市更新、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保险行业法律规制等社会治理中的共性难题。

  经济法学会从“政策完善、机制创新、平台建设”三个层次入手,积极调研和梳理首都城市更新的基层需求、收集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反馈,为政府提供政策反馈及需求数据,切实提高城市更新涉及的各类主体依法履职、合规运营、合理规划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开创和探索第三方顾问式法律服务的模式,化解城市更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矛盾;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主动与市人社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处接洽,深入了解朝阳、西城、丰台、通州、大兴、延庆几地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化解和法律咨询服务需求,秉持“遵守法律,相互协作,力所能及,尽责尽力”的原则,通过项目团队专家提供咨询与论证、参与调解等方式,承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协助解决疑难案件;保险法研究会就当前保险行业法律规制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缺乏针对电动车、自动驾驶等特殊场景的法律支持有关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大力开展法律研究与政策推动,填补监管空白、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律师法学研究会以独创的“双师联动”模式,整合律师的专业法律知识和社会工作师的人文关怀与实务技能,形成优势互补,在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教育中构建“法律刚性规范+社工柔性关怀”协同联动模式,积极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
Baidu
map